自2018年12月10日起,全球任何用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下载手机APP“掌中海洋Global Ocean on Desk”或者通过计算机网络(http://221.215.61.118:2018/ofs/)方便地查询未来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预报结果,并可以直接下载相关数据结果。高分辨率全球预报的发布一直由欧美等少数海洋科技发达国家发布,本系统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模式研发、超级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高,且对于很多尚无海洋环境预报系统的国家如东南亚区域将提供直接帮助。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产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对国际社会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深化全球海洋治理的新举措,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增添了新的成果。
就像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一样,海洋环境预报为人类海上活动及海洋减灾防灾等提供环境支持。海洋环境预报的核心基础是海洋数值模式,模式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一种重要表征。海洋数值模式的发展长期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我国长期处于跟跑地位。虽然国际上海洋数值模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所有海洋模式都存在巨大的共性模拟偏差。比如,计算的表层海洋温度偏高、而次表层海洋温度偏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国际上原创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该理论被美、德、法、英、瑞典、匈牙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多个研究组分别实际应用,均显著提高了他们海洋模式的模拟和预报精度。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建立了世界首个海浪-潮流-环流耦合的业务化海洋数值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
该预报系统可以提供未来5天全球海洋的温度、盐度、海流、海面高度、波高和波周期等要素。海流不仅控制着海洋污染物、海漂垃圾和微塑料等的漂移路径,还直接影响海上搜救。2018年7月5日泰国普吉沉船事故发生后,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第一海洋研究所与泰国科学家密切合作,为此次海难事故提供了搜救范围预报,其准确性得到搜救结果的验证,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海水高温直接影响珊瑚礁的白化,该预报系统在东南亚已经直接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保护。海面高度直接控制着海水入侵的范围。该预报系统可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海洋减灾防灾、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搜救以及蓝色经济发展等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科技支持与保障。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WESTPAC)包含中、美、日、俄及东南亚共22个成员国,是亚洲-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涉海国际组织。我国科学家与东南亚国家密切合作,自2010年起在WESTPAC框架下发起了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建设(OFS)国际合作项目。8年来OFS不断取得突破,已经成为WESTPAC的旗舰项目。李克强总理2013年10月在文莱第16届中国-东盟峰会上倡议启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并宣布首批资助OFS等17个联合项目的研发。OFS项目于2012年5月建成区域预报系统,并开始通过网络发布预报产品发布,被东南亚多个国家实际应用。项目组经过艰苦努力,目前已将该预报系统拓展到全球范围。应多个成员国家的迫切需求,WESTPAC这一国际组织决定即日起通过其网站正式发布OFS预报产品,这不仅是对我国海洋环境预报能力的认同,也是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