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国五矿勘探合同矿区和中国大洋协会勘探合同矿区科考任务
2018年7月14日,承担中国大洋50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03”船从厦门出发,将先后前往西太平洋、东太平洋等区域开展为期约150天的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航程约15000海里,预计2018年12月完成任务返回厦门。本航次任务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联合组织实施。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有关领导李波、厦门市副市长张毅恭、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春生、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施设等出席起航活动并发表讲话。海洋三所、海洋二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北京厘海科技有限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参航单位领导、代表及参航人员家属参加起航活动。
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有关领导表示,本航次将执行我国深海战略专项“蛟龙探海”工程之深海资源勘查与开发和深海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任务,分A段和B段,共计150天,A段由海洋三所组织实施,为期50天,主要开展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资源和环境调查,B段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组织协调,具体由其内部主责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海洋二所实施,为期100天,主要开展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资源和环境调查。
A段为第一航段,主要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资源和环境、生物多样性调查,获取合同区环境基线数据和样品,丰富对于合同区环境基线的认识,为环境参照区选划提供基础资料。B段分为第二、三航段,第二航段主要在东太平洋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资源和环境调查,进一步了解合同区资源概况,并初步获取环境基线;第三航段主要在东太平洋中国五矿合同区和东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合同区开展资源和环境基线调查。此外,还在航路开展水体放射性、海洋微塑料等海洋环境热点问题的调查。通过大洋50航次任务的执行,将切实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合同义务,并开展深海大洋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履行国际义务,提升我国在深海区域的话语权。
执行本航次任务的科考队员来自海洋三所、海洋二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北京厘海科技有限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余家国内单位,共约160人。
作为本航次的主要组织实施单位,海洋三所在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深海大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深海微生物资源釆探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海大洋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单位之一,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历史积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属矿业企业,在全球金属矿业领域有着独特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率先打通了从资源获取、勘查、设计、施工、运营到流通、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中国五矿集团全资子企业—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综合性科研机构,一直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海洋二所是一座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综合型公益性海洋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中国海、大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探测、勘查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海洋三所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海洋二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航次科考工作,抽调科研骨干成立工作小组,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的指导下,对航次计划、航次实施方案,进行多次论证研究。7月初,对大洋50航次所需关键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检验并完善设备性能,为“向阳红03”顺利执行大洋50航次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执行本航次任务的科考船为4500吨级的“向阳红03”科考船,该船隶属海洋三所,于2015年底建成并投入海试工作,于2016年3月交付使用并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该型科考船为中国自主设计与建造、综合观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一流的科学考察船,具备海洋动力、地质与地球物理、生物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综合科考能力;其总长99.8米、型宽17.2米、吃水6.0米,续航力为15000海里,定员80人;采用电力推进全回转舵桨、一级动力定位等世界先进航行及控制系统,具备轻度冰况航行能力,可以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工作。
截至目前,“向阳红03”,安全航行6万多海里。先后圆满完成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深海底质调查、声学环境调查和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中国大洋45航次等11个航次的科考任务,取得丰硕成果。此次执行的中国大洋50航次科学考察系“向阳红03”船第二次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