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资源的宝库,科技的平台,经贸的通道。南海周边国家众多,由于历史、政治及区域外大国因素的干扰,南海资源合作开发的进程十分缓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建设的倡议提出,为增强南海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促进合作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渔业合作是中国与东南亚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东南亚各国不仅国内渔业经济发展基础和管理制度不同,而且近年来对外渔业贸易合作方面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促进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更有效的渔业合作,需要进一步掌握各国渔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趋势。越南地处东盟成员国核心部位,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与我国海-陆同时接壤的国家。其民族与中国相似,文化与中国相通,发展道路与中国相似,这些为中越海洋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政治可能和实现基础[2]。当前,南海争端问题是影响两国海洋以及各领域合作的现实问题。正如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河内会见越南总理阮晋勇时所指出的那样“南海关系不是中越关系的全部,但是处理不当会影响两国关系全局”。这也说明中国愿意和有极大诚意在争端解决前,通过共同合作开发的方式来实现对海洋的和平开发,并同时推进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越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越海洋合作是两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可靠保障。越南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而海洋渔业也是越南的重要经济产业[3]。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数据显示,2014年越南水产品总产量达673. 0万t,海洋渔获量达284. 0万t,海洋渔获量在世界排名第8位,占越南本国经济比重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重点关注和研究越南渔业发展趋势,尤其是海洋渔业发展趋势将有利于中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越南的海洋合作。
对于越南海洋渔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国有多篇研究越南海洋经济及海洋渔业的文献,代表性的是覃丽芳的《越南海洋渔业发展研究》,通过对越南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渔业捕捞、海洋渔业养殖、渔业销售情况等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越南海洋渔业对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黄云静的《越南近年来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举措———2007年越南<海洋战略>颁布之后》研究了近年来越南政府进一步推进“发展海洋,依海富国”为目标和核心的主要举措,包括出台鼓励渔民远洋捕捞,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的相关政策[5]。李小波的《越南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其南海政策的影响》讨论了海洋因素对越南的国内外政策尤其是对南海政策的影响,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方法重点论述了越南渔业等海洋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6]。梁茂华的《越南水产业的现状与展望》对越南革新开放以来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及政策分析总结出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水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7]。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上述一些学者立足越南海洋经济发展,从研究越南水产业整体情况出发,部分提到了越南海洋渔业发展,但专门研究越南渔业发展的文章不多。
(2)即使有个别文献专门分析了渔业发展,但宏观战略层面的研究较多,专门具体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现状层面的分析,发展趋势层面的结论不多。
(3)部分学者,利用渔业经济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助于把握越南渔业的发展趋势,但存在着数据陈旧、引用不全等问题,对把握当前越南渔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应对的价值性不高。
因此,本研究整理了一些近几年来越南海洋渔业相关动态的最新数据,通过一些对比与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越南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旨在为中国应对越南海洋政策制定及中越渔业发展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近年来,为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越南政府从地理布局、产业结构两方面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落实了海洋战略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
目前海洋经济在越南经济中比重和地位不断上升,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渔业是越南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出口创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水产总局2014年公布的《2016—2020年实现水产业可持续发展计划》,未来5年,越南将投入25. 5亿美元发展水产业。其中,水产养殖拟投入16. 7亿美元,占总投资的65. 5%。目前,越南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据越南统计总局网站公布的消息,2016年越南全年水产总量为672. 9万t, 与2015年相比增长2. 7%,与2014年相比增长3. 4%。其中海洋鱼类捕捞量为284. 0万t,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7. 5%,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30. 6%。对比容易发现,2016年越南海洋渔业增长率远大于越南水产业整体增长率,海洋渔获量在2016年增长势头最为迅猛。表1给出了越南水产产量的统计情况,由表1可见,越南海洋鱼类捕捞量在2010—2016年占水产总量比值均在30%左右,2016年达40%,海洋渔业在越南水产业乃至越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越南整个渔业产业来看,一方面渔业总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渔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均衡,这两大趋势同时存在。作为传统渔业捕捞国家,越南对海洋渔业开发力度非常大。
根据F AO发布的《2016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报告,世界海洋捕捞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尼西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秘鲁、印度、越南、缅甸、挪威。中国海洋捕捞产量位居第一名, 2013年产量约1 397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17%, 2014年产量约1 481万t,占全球总产量18%。
而据FAO数据显示越南海洋捕捞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八位,2013年产量约280. 4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3. 4%,2014年产量约292. 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3. 5%。在世界范围内越南海洋捕捞量不算高,整个海洋捕捞产业还有待发展。但据FAO公布的数据,海洋渔业捕捞在越南渔业捕捞量中所占比重高达90%。其中海洋捕捞鱼类产量占总的海洋渔业捕捞量的76%左右。2010—2015年,海洋捕捞鱼类产量和海洋渔业捕捞量见表2。
从2008年开始,越南的海洋捕捞鱼类总产量逐步下降,2012年下降幅度最大。越南海洋捕捞量的下降符合全球渔业资源捕捞下整体发展状况,因为全球的可持续渔业资源的水平已经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从1974年的90%下降到2013年的68. 6%。如何在全球性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的趋势下合理发展海洋捕捞业是越南政府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越南的海洋捕捞量在整个渔业捕捞量中占比逐年呈下降的趋势,是近几年来越南海洋渔业的特征之一,而越南的水产养殖产量的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占世界渔业养殖总产量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是越南海洋渔业发展的另一大特征。据越南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消息,2016年越南水产养殖总量360. 4万t,较2015年增长了2. 6%,较2016年增长了3. 4%。2005—2015年,越南的水产养殖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05—2008年增长迅猛。2009—2015年越南水产养殖增速放缓,保持平稳增长,说明越南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2015年,越南的水产养殖业产量达351. 3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较2005年增长了137. 5%,年均增长率高达13. 8%,而世界水产养殖业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6. 0%左右。与越南的水产品养殖量相比较,海水养殖业则出现了增长与下降的更迭状况。
2005—2015年,越南的海水养殖量占整个水产品养殖产量的10%左右,保持稳定的占比。2006—2009年越南海水养殖量保持正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4%,而2010年海水养殖量呈现负增长状态或者增长缓慢。总体来看,越南海水养殖发展缓慢,可开发利用空间比较大。
另外,从表4可以看出,越南水产养殖中海水养殖的鱼、虾和内陆养殖的鱼、虾产量较为悬殊。现在把2005年和2015年作为对比可知:2005年,海水养殖的鱼类、虾类与内陆养殖的鱼类、虾类占比分别为3. 2%和21. 9%;2015年则为2. 4%和11. 0%。在越南,海水虾类养殖量要远大于海水鱼类养殖量。
2006年越南作为第150名成员国正式加入W TO。加入WT O后,越南的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步成为越南国内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据FAO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越南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2014年越南水产品出口额达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产量的增加,越南水产品贸易在近20年里保持繁荣发展态势,尤其是水产品出口一直保持高位增长,同时随着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越南国际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所产生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如2013年欧盟食品和卫生部门声称,从越南进口的养殖水产品中发现禁止使用的抗生素残留物,认定越南出口的水产品不达标,这一消息导致越南出口到欧盟的水产品产量出现波动,短期内有下降趋势。
越南造船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这期间生产的船只能简单地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到20世纪80年代末越南开始有几家具备一定规模的造船厂,且这些造船厂对国外依赖性大,一些造船所用材料需要从中国、东欧等国家进口。直到1996年在政府的扶持和组建下,越南最大的船舶修造企业Vinashin成立,该公司的成立具有标志性意义,开启了越南现代造船业发展的新时代。在Vinashin成立之前,越南只能建造3 000吨级的小船只,而经过几年的发展越南船舶工业各项造船指标发展突飞猛进[9]。
在2007年越南的造船订单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且造船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10余个国家。近年来由于造船业的发展和南海局势紧张促使越南加快渔船升级换代的步伐。同时,越南国内的远海捕捞业发展迅速,远洋渔船业建设对促进越南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为此越南政府接连发出相关扶持政策。如近几年来,越南政府将船舶工业作为重点产业在融资、引资方面予以扶持,同时为部分船舶企业发行的海外证券提供担保。
2013年越南政府签署相关决议,将加强与国外造船业的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2020年形成更多大规模的造船厂,同时能够形成一些重要的国际港口与航线。2014年7月越南政府决定拨款2亿多美元用于扶持渔民建造远洋捕捞渔船,大力促进越南渔民将木壳船更换为铁壳船,促进越南远洋渔船业的快速发展。
中越边境贸易发达,越南的水产品对中国市场依赖性高。中越渔业合作是发挥渔业经济优势,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和政治互信的良好窗口和重要领域。面对越南近几年渔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取长补短,做好与越南的海洋渔业合作工作。
求同存异是中越海洋合作的立足点。首先,共同解决两国面临的海洋渔业问题。除去南海争端,中越两国都面临渔业资源枯竭、过度捕捞、海水污染、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大等问题,可先就这些敏感度较低的问题,作为两国争议海域内优先合作领域,在平等互利和保护南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中越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双赢局面。其次,加快对南海非争议区的渔业资源共同开发,加大两国在非争议的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合作力度。最后,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下,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出发,不断探索有助于南海争端解决之策。
越南和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应不断增进与越南的水产品贸易往来,将中国的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到越南,同时,利用中国在渔业深加工、产业化以及远洋船舶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加快和越南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其次,中国应增强水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强在水产品加工技术、水产品保险技术、水产品捕捞及保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整体上增强中国水产品出口世界的优越性。另外,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增强中国远洋渔业捕捞能力,尽快建立竞争优势。
一方面,加快远洋捕捞技术,针对中越共同面临的渔业结构转型难题,提供在远洋捕捞合作领域合作的支撑;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在水产品加工技术、南海渔业保护技术等优势,形成越南对中国的技术依赖。
加快中越之间渔业合作制度的建设,可在2011年签署的《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意见基本原则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要求修订中越渔业合作制度,明确未来合作重点,渔业纠纷解决机制,增强政府和民间的双边渔业对话制度。